1989年的電影,現在看起來仍然還有看頭~
其中成龍式武打橋段已經非常成熟精彩,最經典莫過于繩廠這段,讓人目不暇接。
很多明顯跑龍套,看到那些明星年輕的模樣也是別有趣味~而且有很多出彩的演出。
白壁之瑕是故事過于牽強,為了一個窮阿姨這樣勞師動眾、搞翻了天,最后還請到所有高級權貴,太假太離譜了,失敗。
成龍的奇跡 小時候就看了好多好多遍 那個時候不懂但就是覺得好看 現在再看一遍也還是順暢至極 有趣得很 成龍的電影不玩插敘倒敘平行故事線什么的 就是帶著觀眾跟著主角從頭到尾的體驗一個故事 這些故事帶有夢幻理想主義的色彩 但加上了很多精巧的設計之后 讓這種體驗變得真實 絕不無聊 甚至重看多少遍都不會 最精巧最真實的就是龍叔的動作戲了 以前翻來覆去的把幾場打戲看好多遍 后來也看過一些視頻論文的評論 ——成龍對空間的展示很看重 打戲之前一定會把自己用到的道具或者地形拍出來 之后用到就絕不突兀 而且成龍很注重痛感的表現 雖然他的風格不是硬橋硬馬的真實風 反而帶有卡通感 但痛感的表現既為了滑稽 也塑造了主角/故事一定的真實性 另一個精巧的地方是他的電影里無處不在的“巧合”——帽子的玩法 打斗時驚險的躲避動作 甚至情節上的安排 動作上的巧合其實是通過大量的試錯完成的 但最終呈現出來的這些巧合最美妙的地方在于 它讓故事和人物變得不可思議起來 讓觀眾就像以前的人看雜耍一樣驚嘆 而且就像雜耍一樣 它不是利用觀眾的想象力實現自身的“神化” 而是提供了無比真實確鑿的動作/證據 這也是成龍電影難以復制的原因 成龍反復提到過 現在拍電影不會再給那么充裕的制作時間和經費讓你去試錯 而拍奇跡的那個時候 成龍用了香港拍電影最多的專業演員和最高端的設備 演員們都是老戲骨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拍攝的失誤率 而且個個塑造的角色都是有趣十足 有給特定角色安排特定動作/情節制造喜劇效果的(一直擦車的車夫和打人的手下) 也有形象獨立自主性強的配角(午馬和董驃) 另外當時成龍用了很多大型設備拍這部電影 很多人唱衰 但他反而憋著勁想要拍好 所以在鏡頭語言上居然開始有很多精妙的設計: 用大搖臂帶著攝影機絲滑地運動 拍出來的鏡頭在多個場景之間穿梭 既能高效敘事 也給觀眾一種異于平??礀|西的新奇體驗 用斯坦尼康穩定器拍那種“斯皮爾伯格”式的長鏡頭 不算很長但非常有效的連接多個場景 保留一場戲的完整和真實性 但在打戲的時候留給攝影機的空間不多 所以沒辦法用太復雜的運動鏡頭 就多用固定鏡頭 但有別于其他電影的是——鏡頭不特寫局部肢體 而是用全景或中景去盡可能的捕捉全部的動作和結果 鏡頭位置的變動也非常慢 短 絕不會有越軸這種破壞觀感的鏡頭出現 力求流暢 真實 時不時再插幾個角色的反應鏡頭 讓觀眾看的很舒服 不自覺的跟著一個一個的鏡頭看下去 達到讓人忘記攝影機的存在的效果 這跟早期成龍的功夫片很不一樣 以前他只會打 后來才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導演 有了質的飛躍 龍叔應該是那個時候狠狠惡補了很多電影大師的作品吧 最后 電影的配樂也很有意思 既有中國的傳統音樂也有外國的配樂 但其實用法和現在的漫威電影配樂有點類似 完全服務于畫面 短而有效 出現什么樣的畫面效果 就趕緊來一點制造這樣效果的音樂 沒有一個主旋律 甚至看完都不會記得里面的音樂 不喧賓奪主 但有效地利用音樂的特點 在潛意識里加深觀眾的觀感體驗 能夠利用各種藝術形式 這也是電影的一大魅力
成龍_奇跡_1989 6.7 編導演技法的嫻熟在方方面面,給人不少驚喜。英國譯它為廣東教父,想必是看到了黑幫洗白過程中歌廳舞演與街頭槍戰滅口的普多夫金所謂“對比蒙太奇”。富商來港后人物多了起來,熟悉的、陌生的、守備者、侵入者,飯桌上與酒店房間里調度能將人物關系講得一清二楚,也足見功力。此外,它在動作片意義上對于空間關系的探索做到了超凡,樓梯桌椅燈扇人力車甚至榴蓮作用不比任意哪個角色輕,據此搭起的喜劇橋段也遠比同時期走下三路的那些作品要新鮮得多,因而妙趣橫生。
前半部分里每個故事推進裝置于情于理都稍顯牽強:繼位老大很牽強,買玫瑰花很牽強,開夜總會很牽強,不讓用槍很牽強,幫助夫人很牽強……但親家公臨港后那些危機的化解都很有意思,整個故事也就看得流暢。
弗蘭克卡普拉的喜劇不如成龍的喜劇招人喜歡——雖然設定的戲劇沖突相似,可前者立下的角色智商太低,后者的人物則擁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單純。
來自作為赴港青年與繼任老大郭振華的單純,或者說來自作為編導演一身的成龍這種獨特的單純體現在哪里?次要矛盾總會隨著主要矛盾的解決而必然解決。
郭振華與李志飛是有矛盾的,后者因妒生恨、吃里扒外,宣布“廣東人靠得住母豬能上樹”后自稱“最老實的廣東人”。這兩個人的矛盾如何解決的?打贏之后華哥給飛哥一家繩廠,飛哥拱手稱謝,華哥著急趕路,問題迎刃而解。但此人之前的野心可是想做這整個幫派的老大,甚至第一場打戲過后他都沒有被打服,這種訴求消失得太輕浮。同樣的矛盾也在所有其他配角身上,他與楊露明的矛盾是愛情與事業沒空兼顧,與海叔的矛盾是抵觸學習傳統的經營方式,與段一虎的矛盾是同轄區的利益紛爭,與董大千的矛盾是被騙走的本錢……而其他人的矛盾也多,李志飛與段一虎、董大千與何國梁,幾組不同的沖突都隨著騙局的成功落幕而不了了之。高夫人這個角色在旋渦最正中,反而無足輕重,該她哭時她就理所應當地哭,該她笑時她也毫無例外地笑,除了戲劇作用外竟就沒什么鮮明性格。
單純還體現在他的善良只會照顧到核心人物,可其他那些人去哪說理呢。何國梁被騙走了金錢,顧新全被騙走了兒子,當然可以解釋為成龍電影是犧牲官商階級來救濟無產者,可同樣本錢被董大千搶走的勞動者們怎么算,要求賠償結果被打的個體販戶怎么算,被綁架的四個記者兩個商人怎么算。根本顧不上那么多,無產階級喜劇里自然無產階級可以為笑料所犧牲嘛。
《奇跡》首先是關于騙的故事,所謂奇跡并非對高夫人善意的完成,而是對顧新全欺騙的完成。這層彩虹泡沫的厚度都不如指縫,戳破與否全看命,除卻成龍一如既往運氣不錯外,高明之處在于他對于結尾的選擇。哪怕是這種正向上揚的快樂結局,也有兩條路可走,或通過欺騙獲得圓滿,或通過坦白獲得圓滿。倘若電影要在高夫人和盤托出并獲得顧新全不計前嫌的包容后結束,意味就窄了不少。最后一分鐘各路神仙趕在真相公布前紛紛找來搭救,為什么這么害怕說出真相?只有騙才是最穩妥的成功方式,這是在說什么呢?能看得出電影的地緣敘事,內地與香港是兩個結界,奇跡在這里:一方面,大陸人赴港頂了老大胃的同時頂了老大的位,敵對幫派也是山東人掌管,爭搶著香港地界,沒想到他們還真能把本來慘淡經營的事業弄得蒸蒸日上;另一邊,所有港人們團結起來合力矯飾,塑造一團表面繁榮,一副拆不穿的西洋鏡,和平就隨之而來。童話般的奇跡在現實里怎么可能成立呢,尤其唯物主義者們不信玫瑰花那一套。怎么辦?嘆氣是沒用的啊,做人要嘆世界嘛。
以下內容和電影關系不大,only流水賬感想
奇跡真的好好看 雖然看完已經過去兩天了
以前我一直對成龍大哥有誤解 對他抱有偏見
覺得他只是一個動作演員 他確實很敬業 拍片真的付出了好多 拍的片子也都很火 但總覺得差點什么 尤其是聽說他私生活方面不太好… 和朋友談論也都是些負面內容 挑選觀看的港片的時候也會選擇性地略過大哥
但是從8月13號下午兩點鐘開始 我的想法開始完全變了
大哥真的好有才華,《奇跡》這部片拍的真的好好,導演是他,編劇是他,主角是他,動作指導是他…
不用說大哥的武打場面有多精彩,長鏡頭的運用也非常出彩,劇情也很流暢,笑料上差不多大家都是從“頂你個‘胃’”開始爆笑到尾!特別是粵語普通話交叉超有意思!不過,有些場景也蠻動容的,甚至讓我差點掉淚了。
阿梅也演的好好,喜劇片不扮丑真的很難hold住,里面還貢獻了一些出色的歌舞橋段,玫瑰玫瑰我愛你~
當然了,還有很多出名的角,像是黃霑、倪匡、許冠杰、楚原、倪震、鐘鎮濤、張學友等等等等太多當時或是現在數一數二的知名人物了。大哥的號召力真的好強!
最重要的是《奇跡》這片好有力量,好正能量,滿滿的希望感。
片尾的穿插的花絮畫面有搞笑的,但是現在看來,有些片段,又感動,又令人唏噓…
這次港展周日的兩部聽說也很不錯,之前我也沒看過,但是時間原因沒去看,稍稍有點可惜了。星月是完完全全搶不到票,家有喜事是每年看一次,也就沒去看。
所以我覺得最好看的除掉周日兩部,是我唯一沒看過的《奇跡》。
真的不得不說,影院的觀感體驗真的無敵,太給電影加分了!而且港展的氛圍太好了吧!每一部片,大家看完,不約而同的發自內心的鼓掌,片尾放完后,再一次的鼓掌!同樣的,片尾字幕放完后影廳再亮燈,觀眾再起身離開,互相提醒不要屏攝,真的好棒!
兩天的港展體驗,讓我都不太想在家里看電影了,觀感差太多了,終于知道為什么當年會有那么多人癡迷華仔、發哥~這大銀幕下的他們怎能讓人不愛呢!
啊??!想把好電影的第一次都留在電影院??!
膠片電影雖然畫面上有顆粒感,細節上沒有數字電影那么清楚,但是我現在還是比較鐘意看“film”。
(現在想想有些電影真的爛哦,我都去電影院看的,電影院這大屏觀感無敵加倍了,我都覺得不好看了,要是我拿著手機看那還了得。還是說,好片加分,爛片因為花錢去浪費時間心理上減分大于影院效果加分?)
【A-】也許是成龍空間意識做的最好的一部電影:幾場如絲順滑的長鏡頭調度實在是炫目無比,不同場景內的戲劇安排更是洋溢著成龍電影一貫的巧妙構思,無論是文戲還是武戲,“大全景-中景-近景”的鏡頭順接毫無瑕疵。打戲占比不多,但處處精彩,最為亮眼的還是前半段酒館與后半段繩廠的打戲,依舊是洋溢著想象力和執行力的動作狂歡,以及幾乎所有動作導演里最高明的空間調度意識。毫無疑問,這是最能代表成龍對電影的愛的一部杰作。
成龍年輕時候的顏值秒殺現在一眾流量小生,戴帽子帥炸了,還有梅艷芳的原聲獻唱,五星了
“你頂我的胃,我的胃你頂”~~
小時候喜歡的成龍電影,故事改編自法國小說《一日貴婦》,加入了黑幫爭斗情節,但也不突兀。比如“我的胃讓他頂”這類很俗套的巧合,也不顯得那么爛。尤其喜歡里頭彪叔和金牌配角吳耀漢的表演。
藍光重刷。勉強兩分。翻拍卡普拉的《一日貴婦》。為了彌補一個謊言,而造成更大謊言的喜劇模式。劇本有個極大的問題:賣花老太向留學女兒吹噓自己是香港名流(我不知道這老不修為啥要撒這么大的謊),結果為了留住她的富二代準女婿,香港白道黑道被組織起來一起騙人,再加上出現綁架、詐騙等戲碼,你要做所謂的好事也要有個度是不是?——沒人問問那個上海富商什么感受?欺負外地人是天經地義的是么?這劇本就立不住,況且內容荒誕,編制的又很喧鬧,一股廉價鬧劇的氣味。前50分鐘講成龍靠好運玫瑰花莫名其妙當上大哥,動作場面總算出現的自然,后面以舞臺感明顯的身份錯位喜劇為主,動作戲就像硬塞的了,繩廠的房梁跳繩有新意,但成龍做黃包車滾下坡之類動作既不驚險又無必要,不知在干什么。這片唯一看點是無數客串的大牌,真是任何角落都有名人
這片是不是成龍所有電影中出現明星最多的一部?打斗場面維持一貫的搞笑水準,但驚險度和動作難度相形不高。
成龍早期作品中最具野心的一部,127分鐘時長承載三部(上海灘式黑幫片+一日貴婦式喜劇+成龍式功夫喜?。╇娪暗捏w量,還要顧及招牌的動作戲和華麗的運鏡,不簡單!
好幾個交代場景的長鏡頭都設計的極為精彩,街面和繩廠的打斗也很一流,全片前大半段流暢緊湊,最后的解決過于理想化,過渡的不夠自然。玫瑰作為幸運道具的功能還可以有一個進一步的升華。已經聚焦于某種香港身份(山東人和廣東人的區別),給出的和解過于牽強,但也有某種可貴。
再一次證明成龍具有拍電影天賦和才華的一部作品。標準的三段式劇本,明星熟臉兒極多,群戲刻畫精致。相比成龍更擅長的武戲,本片的文戲反而更加突出,整個故事節奏下來都很舒服,動作部分被高度壓縮且不會顯得喧賓奪主,尤其是作品本身的本土化結合非常優秀,如果不看簡介根本想不到是改編的外國作品,整個香港本土的感覺做得非常好。有的人可能從沒在電影學院聽過課教過書,但就是有電影的天賦,能拍出來好東西,能有對的感覺。最近看多了成龍的片子覺得作為一個導演他是真的不輸,比現在太多被吹捧的導演手穩多了。
BC10th港影展@百老匯moma。群星熠熠堪稱港影配角點將錄。早該想到,成龍拍動作戲總能充分調動空間元素創造喜劇性,搏命演出更要追求拍得高效,調度幾個精彩長鏡豈在話下。為替賣花婦人實現愿望請來一眾人一起圓謊,核心創意來自卡普拉的一日貴婦,本質都是戲中戲。成龍是戲里戲外的導演,而電影本身,才是造夢的奇跡。
香港電影龍套大集合。這片百看不厭。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主流意識觀念也潛移默化的變化,老港片是傻小子和努力者的舞臺,現在的港片是狹隘的,中產階級的,無聊膩歪的。而且老港片的受眾是所有的勞動者,即使沒有說教也要把娛樂發揮到極致,相較之下,我更懷念小時候一幫發小們群聚在一起看武打片的時光,電視臺重溫。
都是大騙紙,還說什么善意的謊言!廣州富商和探長被你們騙得好慘!
哈哈,很喜歡的一個喜劇~~不僅有動作更有故事~~早期香港動作片真不是一般的好看。聽C說里面有黃沾和倪匡·~呀,我都沒注意過~~那種客串超級好玩~~
可能是成龍最好的一部電影。
嘉禾打戲分三小。威禾左轉,走體制路線。拍警察故事,促階級和諧(奇跡),抑冒險沖動(飛鷹2)。寶禾右拐,走不信任體制,懲惡揚善,終鏡殺敵。飛龍猛將,東方禿鷹。泰禾一看,左右已被兩位哥哥占了,怎么辦?干脆橫跨左右走極端。執法先鋒。
成龍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兼任編導演一體,全明星陣容加客串,整個故事玩得不可開交,身份的錯位和打鬧營造出的娛樂效果十分捧腹好玩,十分完整的故事加上詼諧的喜劇場面和氣氛,簡直找回了小時候看港片的感覺。實話實說,那時候最喜歡的還是成功的動作喜劇電影,單純的好看有意思,現在來看魅力依然不減。
2021.11.08:完整重看粵語版。雖然郭振華陰差陽錯成為幫派老大的設定讓我有些難以置信,導致如今的我對后續的故事劇情的發展產生質疑,但是成龍在導演方面卻給我了好些驚喜,片中好幾個長鏡頭的場面調度還挺出色的(比如18分54秒整修夜總會的段落),另外,盡管打斗戲在片中所占的篇幅相對少些,但動作設計以及完成度還挺給力的。以及,演員卡司陣容(眾多熟悉的臉孔)于現在的我看來,也蠻加分的。
電影是在演戲,騙局也是在演戲。電影里的騙局就是戲中戲。既然是個善意的謊,就把它圓得完美。最后那場宴會開始奏樂的時候,是不是大快人心啊。雖然依舊是成龍故有的驚險喜劇動作模式,但因為加入溫情戲,別有不同。片名叫一日貴婦更貼切。
1.不落俗套的成龍動作喜劇片,劇情別致,雖然情節上有點過于斷節跳躍和時間邏輯上的bug,但是仍不失它的精彩;2.笑點也不致于太老梗,點到為止;3.人活著,就是在老的時候可以有一件值得向后輩炫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