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江西衛視的一檔節目——《金牌調解》,這是一檔調解家庭關系的節目。在節目中,夫妻矛盾、母子僵局、婆媳恩怨,在這里面展露得淋漓盡致。
節目中來賓關系中的復雜、糾結和無奈,簡直是比現在許多將人物臉譜化、情節簡單化的影視劇要精彩許多。鮮血淋漓的現實,反而更能引發思考。
而我在這個節目中收獲的最重要一點,便是利用雙向視角去看問題,而非單方面地去譴責其中一方。
2019月08月12日這期的《金牌調解之兒子為何失蹤七年,母子矛盾重重為哪般》,讓人深切感受到原生家庭之痛,是會真真切切地延續到下一代的。
在節目中,母親講述去女方家提親時遭到的冷遇,讓她對女方非常失望,她強烈反對這門婚事。
而面對母親的強勢,兒子長期以來壓抑的情緒爆發了。這讓他作出了逃婚的決定,而這一逃,便是七年。
逃不脫的親情,讓兒子回到了母親身邊,但矛盾依然沒有解決,一觸即發之下,兩人甚至想要斷絕母子關系。
后來,兒子提起母親的原生家庭,受重男親女觀念的影響,外婆對母親很不好,家中唯一疼愛她的爺爺,居然自殺去世了。這對母親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母親描述爺爺去世時,自己的心境是:“天塌下來了?!?/span>
就是這樣一個從小缺愛的母親,將這份傷害投射在她和他人的關系中。母親不僅和丈夫關系鬧崩,與她的一幫親戚也都斷絕了來往。
而她將兒子當作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卻沒想到,兒子也選擇了逃離。
兒子坦言自己非常壓抑,在家里母親說一不二,持續的念叨,讓他無處可逃。有一次,在母親持續念叨自己打游戲時,他雙手垂墻,還造成了手臂骨折。
兒子在現場一般不太說話,但是一說話,卻殺傷性很強。
他說:“經過一系列事情后,我和母親的關系沒辦法回到從前了?!蹦赣H聽到這句話,直接憤而離場,說這個兒子我不要了。
而之前兩人如此這般冷言相向,又不知道有多少次,才造成了今天的僵局。
而在有期夫妻離婚調解節目中,妻子直接指責丈夫沒能力,讓他不要再干涉自己家里的事情。丈夫聽到后勃然大怒,說出詛咒妻子全家,這般惡狠狠的話語。
帶有強烈點評和人身攻擊的詞匯一冒出,對方聽到,相應的言語或肢體暴力便都出來了。因為感受到了被攻擊,便本能性地想要回擊。
人常常容易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當感覺自己被冒犯時,就是不吐不快。
但語言是個神奇的東西。如果換一種方式,不去做道德判斷,不亂貼標簽,多學會直接表達感受,則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如果丈夫冷靜幾秒,把攻擊性話語改成:“你這樣說話讓我感覺很受傷,我完全被你忽略了?!边@時妻子很有可能會平靜下來。
好些人都堅守著自己所認為的無比正確的價值觀,然后用這個價值觀,來評判和指責伴侶、父母或者兒女,認為對方幼稚、不負責任、不求上進。而這個指責背后,隱藏的恰巧是一個擔心和關愛對方,也希望被對方重視的自己。
許多人羞于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喜歡用憤怒和冷暴力來代替。但現實卻是,對方感受到的只有你的憤怒,而全然接收不到你需要被理解和關愛的心情。
推薦大家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里面講述了許多改善溝通的建議。許多錯誤的溝通方式,是關系緊張和暴力的來源。
這期節目中,母親一直在強調自己的不幸。而其他親密關系調解中,一方往往在和另外一方反復抱怨,一遍遍的指責、抱怨,喋喋不休,最終將伴侶推向更遠的距離。
許多人喜歡反復強調自己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人,但就像魯迅寫的祥林嫂一樣,第一遍說時,大家覺得非常理解和同情,第二遍第三遍,大家會贊同,但到第四遍第五遍,大家可能就厭煩了。
唯有自己真正成長起來,學會用新的思維去看待這些問題,尋找更多可以支撐自己的東西,來走出陰霾。
在遇到爭吵時,有些人會一把將對方推開。直接把你推開,保持距離,就意味著你再也傷害不到我了。但聰明的人,會懂得適當順著臺階下。
節目中有個嘉賓,兩人因工作原因異地,兒女和丈夫生活在一起,有段時間,她腿腳受了小傷,明明希望丈夫來照顧自己,卻偏說我才不要你來。
丈夫真的不去時,她難過了一天,心中燃起無數怨念:“你就是不愛我,都完全不能理解我的感受?!边€把丈夫的電話和微信都拉黑了。
但許多男人都是粗纖維神經,當我們生氣,并在腦海中編撰了無數個“他不愛我”的故事時,他們的腦回路仿佛永遠只有一條:“她怎么了?她又怎么了??”
與其讓對方猜,拒人于千里之外,倒不如順著臺階下,或者一開始就告訴對方自己生氣的理由。
這時候,這個單細胞生物回轉頭來,終于明白:“噢,她原來在生氣這個點啊,早說嘛!”
處理關系,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沒有任何人是專門為你量身定做的,從自身出發,去找尋問題,許多問題,或許迎刃而解。
水平一般,關鍵忽悠的全是智障人群低智商人群,容易被他們帶入進去,一點都不專業科學,也不是什么專業心理咨詢師,只是讀了幾本書籍就把自己說為老師,惡心。重點是低智商人群還被他們帶過去信以為真的合適他們! 并不是真對性給出適合他們自己的,在專業人士看來真的是半桶水的騙外行。。。。。。。。。。。
唯一一個看過的基本都是真實事件的情感調解節目。油管上舉辦刷完。港臺民眾也好喜歡看。果然中華是一家
只能說這個受眾群體主要是45歲以上的人吧 基本沒人來逛豆瓣有時陪我媽看的 感覺還可以
很好的編劇素材,看一期可以寫出來個故事梗概。調解員們講法講理講情,挺有意思。真應了托翁那句名言: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三觀賊歪 雙標嚴重 在臥室聽都聽不下去逼得我帶上了耳機……不能打負分不爽
高質量調解團隊,說到心坎里的話經常碰到我的淚點,跟著四五十老頭老太太還上癮了。。
其實這節目 有些人天天看還是無法進步 不過胡劍云很在點 李金萍的測試也神
做好事的欄目 解決挽救太多有矛盾家庭 感受好多 自省好多 學會好多 成長好多 良心節目 持續關注。
我不能理解大家為什么給這個節目這么低的分數,我認為這并不是窺視別人的隱私(我看這個節目不是想要看這些家庭過的多慘,他們的家庭關系多難協調),這只是把大家的問題搬上臺面來。我們應該在這些嘉賓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問題,并以那些調解員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問題,并解決問題。
看過《巨嬰國》的人能真正的看懂這個節目??床欢娜瞬皇巧畹氖中腋>褪菍Φ湫偷闹袊郊彝ッ芎翢o覺知。
煩透了這節目?。。。。。。。?!求別播了,謝謝節目組全家。。
這種節目 太惡心了
我覺得很真實,男主持人和一個心理咨詢師調解員還不錯!
為什么都是勸和不勸分啊,每一對都勸和了。
可能按我們的喜好是不愿意看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東西還是蠻現實的(偷偷扯一句:如果那些寫家長里短的編劇能寫出這個都可以突破回家誘惑的收視率了)但是我麻麻挺愛看的,替她打個分吧平心而論,這個節目應該不止才及格線
我媽很喜歡看,但是我對于這種講述別人奇葩隱私的節目實在不敢恭維……
天啊,我竟然在看金牌調解,雖然明知有些故事是夸張的,有些事演繹的,還看得津津有味,我都不認識自己了
我們一家人都愛看這個節目,調解所有的矛盾和問題。然而我家人還是迂腐的人,沒有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
我媽是忠實觀眾,評分這么低真是無法理解??!
看了一期,真心節目惡心到了。他們是真心的,還是為了調解而調解?罔顧事實對受害者道德綁架,反而美化施暴者,將其描述為為家庭默默付出不懂表達的老父親,將妻兒塑造成忘恩負義的白眼狼。然而,這個父親自私虛榮,家暴脾氣差,長久以來對妻兒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不知道為什么評價這么低。我還挺愛看的。不是看別人的家長里短,而是從別人的人生里看世間百態,看人情冷暖,更是從節目的調解員的解說里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事的智慧。類似的節目是《四大名助》。我拍著良心說,這些名不見經傳的調解員,看問題的眼光和解決問題的智慧比那四個“明助”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