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了幾集還珠3,意外發現并沒有記憶里那么難看,相反竟然看得入迷,所以想說點什么給它翻個案。這里必須提一句,三的音樂都很良心,兩個片頭四個片尾,都值得用心品味。
其實還珠說起來就是起點太高,一二部太經典造就了第三部的狗尾續貂;或者說觀眾先入為主的習慣性思維,為什么這么多觀眾拒絕接受第三部?首先是換了演員陣容,但我認為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不愿意接受這樣的劇情,永燕遭小三插足心生猜忌,康薇面臨生離死別痛苦折磨,簫晴為愛終日凄凄慘慘戚戚,皇阿瑪搖身一變猥瑣老色鬼。人設崩塌,劇情狗血,前兩部的童話般美好世界突然轉向于此,巨大的心理落差,誰都很難接受吧。但是啊,仔細一想,這不正是我們現實世界中面對的不可避免的種種問題嗎?這才是現實。所以也有人說,前兩部是天上,第三部才是人間。說到這里,因此很感激第三部換了演員,讓我們記憶中的美好就停在那里,畢竟我實在無法接受朋薇的永燕受到任何破壞,蘇有朋的蛙哥不容侵犯,薄幸的渣男形象還是交給我們的渣男專業戶愛新覺羅·書桓同學吧。
我一直耿耿于懷第三部把我最愛的簫劍和晴兒變得面目全非,在我的印象里,簫劍是仗劍走天涯的豪氣俠客,晴兒是知書達理又不失熱情可愛的靈動格格,但到了第三部里,兩人似乎豪氣靈氣全無,變成了整天只會為所謂愛情橫眉冷對哭哭啼啼的凡胎俗子,可長大后了才知道,人確實就是會被感情束縛的動物,一旦動了情,就有了軟肋,再也不酷了。(但我還是對教主飾演的簫劍持保留意見,我心里的簫劍只認朱宏嘉版,把四海為家的江湖英雄氣,面對皇上的仇恨和之后為愛饒恕的寬容,演得淋漓盡致。相比之下,教主實在狹隘多了。)以前看到過一個理論,是說一個人討厭什么人或者什么東西是因為在他們身上投射著自己的某種狀態或特質,潛意識里討厭著這樣的自己卻無力改變所以轉化成了對他物的厭惡。所以過去對第三部的態度大概也受到了那些年被感情羈絆著的自己的影響吧。
人大了,感動的點也不一樣了。今天看哭的地方居然是老佛爺被晴兒的真情打動,握著晴兒的手說“我不成全你還能怎么辦呢”,服輸了的時候。那種心疼,無奈,真的無力又心酸。親情的令人動容,從來都不弱于愛情。而且長大之后,更加能站在他人角度想事情看問題了,真正地學會感同身受。老佛爺有什么錯呢?一手拉扯大的當成親生孫女疼惜的寶貝,早已為她策劃好了未來,期待讓她有安穩幸福的生活,突然被告知要隨一個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的男人流浪,而且這個人來歷不明,背景不曉,還堅決不接受功名豈不更加惹人懷疑,試問誰能放心得了?誰又能舍得得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啊不對,是奶奶心。
小時候十分反感晴兒沉重的道德觀枷鎖,婆婆媽媽的不肯決定。大了才知道那并不是小家子氣,是一個人最真摯的心,充滿了感恩、敬仰、熱愛、不舍等太多復雜情感的真心。假如真的能不管不顧地就離開了,那她不是圣人,而是失了心的人,我小兵張嘎第一個看不起她。這個世界上除了愛情,還有太多太多,“拋下一切”這四個字,太難做到了。
最后再多說一句,秦嵐的知畫和蔣勤勤的夏盈盈簡直美得不可方物啊我的媽,驚艷的美貌在我心中珍藏。其實啊,這個劇放到現在,無論是演員陣容、演技,還是劇情,造型,音樂等各方面(雖然不免智障橋段和人設)都是很能打的。還珠格格三可以說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古裝片了。所以如果你現在有時間重溫的話,請再給它一次機會,我敢保證它和你從前看它的感覺一定不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男金庸、女瓊瑤、不男不女看三毛,《還珠格格》是唯一破圈的一部,老少咸宜。去年四、五月間,用一個半月重溫了一遍,收穫頗豐。發現了不少有趣的、小時候沒看懂的情節。
首先,令妃娘娘不簡單,小燕子被錯認作格格,是她一首促成。當小燕子幾次想告訴大家自己不是格格時,她都從中阻撓,還拿砍頭嚇唬她。
他們出循時遇到的那個彩蓮,惡霸說她歉他錢,彩蓮有句詞很有意思:“.我沒有拿過他一毛錢?!?/p>
西藏沒有土司,只有達賴和般禪。劇裏出現的土司,原形可能是大小金川的莎羅奔,名字很像,劇中叫巴羅奔。
最初,瓊瑤只是因爲北京地名“公主墳”得到一些靈感,弄出一個真假格格的傳奇故事。沒想到,播出後大火。於是,很快推出了第二部。這部劇的本子很明顯是趕出來的,前面二十多集完全是用各種尷尬的笑料和第一部的矛盾來拖集數。但高手還是不一樣的,對於細節的處理,是現在那些三流編劇所不能比。
香妃刺傷皇帝,他們不得不施行計化,暴風雨就要來臨。這里突然弄出一隻鸚鵡活躍氣氛。這段劇情笑點異常密集,作者的用意好像是:先讓你們笑夠了,再讓你們哭。有個問題很不明白:瓊瑤的腦袋裏哪來那麼多尷尬笑料的?看她的劇千萬不能帶入主角心理,真的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
後半節的劇情還是挺有創意的,整個一古裝公路片。他們從北京一路走到河南,在南陽被皇帝找回。這里有一個臺詞錯誤:河南地名“??h”,爾康念成了“軍”。
劇集從十三集起片尾改成《你是風兒我是沙》,三十九集起,改爲《夢裏》或許是因爲太難聽了,電視臺放的時候,還是《你是風兒我是沙》。
這部的重要人物無疑是老佛爺,小時候感覺她的可怕成度僅次於容嬤嬤。長大再看,發現這老太太頭腦簡單、感情豐富且易怒,所以,一直在被人當槍使。還有晴格格,這應該是本劇中最光彩的人物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秀外慧中,清麗脫俗,到了地三部,甚至比兩位女主角還要出彩。
順遍說一下:老佛爺是慈禧的專用,其她都叫太后。她們頭上戴的那個叫“大拉翅”,也是慈禧發明的。
第三部的劇名叫《天上人間》,顯然靈感來原於白居易的《長恨歌》。劇中有首歌就叫《天上人間會相見》,裏面有幾句詞直接引用這首長詩。瓊瑤很喜歡化用詩詞作歌詞。另一首《山一程水一程》至少化用了六首詩詞。但這首歌還是不錯的,特別是那句“舊日遊蹤半是荒草半是苔,”無限淒涼??赡茉岳畎椎摹堕L干行》,“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眲≈谐霈F過這首詩,一首癡情女子望夫歸的詩,讓小燕子念得磕磕絆絆。
和第二部一樣,這部的主要演員也作了一個合唱:《只要有你》。這個比《你是風兒我是沙》好,很明顯是認真排練過的。關鍵是有專業歌首古巨基鎮場子,前兩部蘇有朋的這個長處沒發揮出來。黃奕唱歌也還行,跟趙薇比孰優孰劣不好區分,畢竟只有兩句,趙薇低音下不去。周傑有進步,勉強沒有跑調,他和林心如的那首《夢裏》聽得我尷尬癥、強迫癥一齊發作。馬伊琍唱歌像那英,網上也有說像田震的,適合唱搖滾。不管像誰,單從唱功上說,可以給林心如當音樂老師了。黃曉明唱歌和他說話一樣,帶口音。最後一個爲什麼是劉濤呢?難道晴格格五音不全嗎?
之所以會有那麼多差評,我認爲原因有三:一是演員大換血,主要演員除晴格格、太后、爾康及其父母以外都換了,這無疑對劇輯的口碑造成重大損害。二是劇本,第三部的戲劇張力是前兩部不能比的。瓊瑤不知道是哪根筋耷錯了,開始認真講故事,拍得有些像正劇,觀眾接受不了。要知道看戲說偶像劇的和看正劇的觀眾群,重合度並不高,像我這樣的影視劇發燒友是很少見的。第三,最重要的一點,那些年,像這樣水準的劇,一抓一大把。還有,那個蝴蝶特效實在太爛了。
但以現在的標準看,此劇絕對是良心之作。首先,畫風比前兩部好看,佈景比前兩部豪華。我就喜歡這種色調的劇,紅色就是紅色、黃色就是黃色、綠色就是綠色、白色就是白色,很真實。那些又是濾鏡又是摩皮的古裝劇,實在欣賞不來。
至於演員嘛:黃奕的小燕子是差了一些,但馬伊俐的紫薇比林心如的好。把前兩部的配音去掉。還有童年女神劉濤、王艷、蔣勤勤。黃曉明的簫劍,確實沒有亮點。古巨基演的永琪,大家都說是愛新覺羅·書桓。不作大哥很久了的豪哥狄龍演皇阿瑪。其實中國歷朝歷代的政權都是黑社會,朝庭是最大的社團,皇帝是最有錢、勢力最大、小弟最多的大老,東亞板塊的話事人。問題是狄龍不會說北京化,用的是配音,整個人的氣質跟前兩不也不能比,有點兒拿不住?;蛟S是意識到這一點,皇帝的戲份比前兩部少了很多。
開始出循的段絡很大氣,到夏盈盈送皇上,迎來劇中第一個高潮。這皇帝也夠倒楣的:喜歡個香妃,讓他們拐出去,跟野男人跑了,最終不知去向。好容易認識個夏盈盈,想在青春逝去之前燃燒一把,也讓他們給攪黃了。爲什麼你們可以轟轟烈烈瀟瀟灑灑,可以你是風兒我是沙,朕怎麼就不行?因爲您是皇上。沒有比這更合理,也沒有比這更無奈了。這里皇后和容嬤嬤的戲如果不換演員,會更感人。
後面回到皇宮,多了個海寧陳家的知畫,小燕子的生事敗露,第三者硬核插入。前面鋪得太開,宮鬥的劇情顯然格局太小,有點接不住。所以,安排了一場戰征戲,讓大家認爲爾康犧牲,把《長恨歌》的故事挪過來,性別對調,符合天上人間的主題。
單淳的小燕子是鬥不過知畫的,還好有晴格格。最後她決定甩掉五阿哥,自己退出。這其實是一種很聰明的選擇,把自己從低維內耗中解脫出來。永琪愛小燕子,所以和她一起走。知畫輸了,她們不在同一維度,作者讓她的對手擁有遠超出那個時代的智慧。面對這種降維打擊,她根本鸁不了,說出真相,只是無效攻擊。最終唯一可作的,就只剩下道德綁架了。秦嵐的演技是真好!瓊瑤評價:秦嵐一滴淚,天上一顆星。
小燕子的形象從第二部開始就崩了,智商全失。第一部的小燕子,俠肝義膽,能隨機應變,關鍵是不笨。在梁大人家,東西是沒偷到,但新娘子救出來了,且全身而退?!靶腥说蠖凤L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笔潜巢幌聛?,但“皇上刁難風沙暗,公主背詩幽怨多”,沒一點天賦是想不出來的。從開始的作畫傳書道寫兩首能分清五言七言,且壓韻的打由詩,把“天下爲公”、“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記在腦子裏,一年都不到。但這種天賦,被作者給費棄了:二、三部的小燕子,漸漸地變成了一個笨蛋、一塊木頭。在宮裏六年,掃盲都沒有完成,“嘗”和“當”筆畫太多分不清也就算了,“未”和“木”也分不青。我有點明白,趙薇爲什麼不喜歡這個角色了。但有一個細節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小燕子接觸到的是傳統文化中最乾浄的部分—詩詞和成語。有一種說法:瓊瑤對自立自強,外鋼內柔的女性有偏見。
再說紫薇:她因該是第一女主角,但她的性格卻很難概括。表面上看,溫婉柔弱,聰明善良,內裏頗爲鋼強。再面對酷刑和死亡時,從未屈服。瓊瑤很喜歡讓她筆下的女性角色遭受虐待,這不知道是什麼心理。
在出循時遇到一群飯桶作詩送老鐵,她也作了一首打油詩:你也作詩送老鐵,他也作詩送老鐵。江南江北柳花紅,都是詩人眼中血。結合前面被針扎時嘲諷容嬤嬤的話,好像又有些刻薄。對於才女這種人設,瓊瑤顯然駕馭不來。曹雪芹筆下的才女,真的會作詩填詞,這位紫薇格格,展現出來的才華,全是旁門左道:改前人詩句,在白紙上念出字來,廚藝也不比江湖女子柳紅更好。最離譜的是跟馬說話,那馬就像是喫了春藥一樣,把陷在淤泥裏的車子垃了出來。
彈琴和唱歌就不用說了,國產劇有兩個讓人最不能接受的地方:一個是玩樂器,另一個是下圍棋,至於唱歌,全是配唱,根本無法入戲。
在被皇后考問時,她拿出十二阿哥,試圖擋一下,但沒有用。知畫誣陷小燕子推她,被責難時,她在太后面前那一下假摔驚天動地。這似乎又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她和知畫擁有同樣的知識結構,知畫會的,她也會。後來她倆也成了閨蜜。不同的是,她很少使用這些,甚至沒有用來保護自己。
第三部紫薇的劇情線還是挺正能量的,先有抗疫,後有戒毒。周傑無疑是一個優秀的演員,他在劇中貢獻了很高的演技?,F在的流量明星會爲了角色這樣糟蹋自己嗎?被作成表情包不也是因爲演得好嗎?作爲觀眾,判斷演員好壞有一個很直觀的參照,就是是否使用配音:一等演員同期收音,這些人一般具備演舞臺劇的素質,周傑後來就去演話劇了。二等演員自己配音,如李連傑、陳建兵等。三等演員需要配音,至於那些摳圖、用替身、念數字的,都是垃圾,不在討論之列。
他演的爾康挺有意思:好像足智多謀,制定的每一個計化,表面上都很縝密,但總有不可彌補的漏洞,最終都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送紫薇進宮,忽略了皇后這個變量,導致紫薇被針扎;送香妃出宮,沒有把薩滿巫師的那身行頭處理掉,險些掉了腦袋:讓晴兒和簫劍約會,非要弄一堆蠟燭搞氣氛,引來官兵,鬧了齣火燒小船。又好像很能打:被邪教組織刺殺,除紫薇外,只有他被砍了一刀:逃亡途中被皇后的人追殺,也是他傷得最重,差點被砍死:出去打個仗,別人都跟玩兒似的,毫髮無傷的回來,只有他,被亂劍攢身,半死不活,最後還染上毒癮。另外,那個緬甸舞曲很魔性。
反觀簫劍就很厲害了,能打不說,每一次計化都天衣無縫。唯一的克星是皇帝,兩次跑路都被猜重了。
本來看完就想寫些什麼,因爲各種原因,一直拖延到現在。瓊瑤似乎知道有很多孩子會看這部劇,裏面融了不少詩詞。我就學了十餘首,包括“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知畫剛進宮,爲了勾引永琪,寫出來的那兩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背鲎员R照鄰的《長安古意》。一首很棒的長詩,讀來朗朗上口,分享給大家: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啣寶蓋承朝日,鳯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游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
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鳯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藉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
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爲君解,燕歌趙舞爲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虯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前幾天和朋友談起還珠三,我們談的內容很有意思,所以想著隨便說幾句。
我93的,還珠熱播的時候我還在幼兒園,那時家里不給看電視劇,只給看央視的大風車,我大概是到了小學五六年級才在湖南衛視的暑假轟炸中看了完整的還珠三,閱片量已經有一些了,所以我對還珠格格沒什么童年情節,第一部第二部搞笑是挺搞笑的,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我媽說紫薇斗雞眼很難看(現在看來確實是),基于此,還珠三沒毀我的童年,反正我童年沒看。但我最近在網上看到有人再說還珠三多么爛,我倒要為它平反,我想說還珠三沒那么爛。
還珠三失了趙薇的小燕子,雖然失了一些光彩,但我覺得和大多數古裝片比起來也算還行了,劇情流暢,主角演技都還行,瓊瑤戲反正一向來就那樣,女主角愛得眼淚汪汪,男主角愛得歇斯底里。我一向覺得黃奕雖然在找男人方面腦子不太好使,但演技還行。黃奕演的小燕子有嬌憨和可愛的一面,也有作為少婦的苦悶辛酸,但這個角色誰演都不會超越趙薇了,所以她怎么演都不會討巧,也不會有好評,而且她的配音臺灣腔太重,有點拖后腿。其他的角色的話,馬伊琍的演技顯然是高于林心如的,這點從馬伊琍沒有用配音就可以看出來,她原聲的氣勢沒有被周杰壓下去,也不容易了。
瓊瑤拍片子總是有一個套路,瓊瑤是相信純愛的人,所以在男女主角山盟海誓之后,男女主角無論如何都會相愛著,無論他們最后是不是在一起,他們都會一直愛呀愛呀愛呀~雖然我覺得瓊瑤筆下的純愛很扯淡,但作為劇本設置而言這沒什么問題,我不相信總有人會信(笑)。有人會說瓊瑤劇三觀不正什么的,荼毒一代少年,我倒不這么看,影視劇是商品,正如垃圾食品沒有幫你減肥的義務一樣,商品本身沒有教化民眾義務,想要通過商品來學習正確的愛情觀,還不如多背幾遍八榮八恥(原諒我停留在高中的政治水平……)。不過瓊瑤寫的愛情有一點我覺得寫的始終是很好的,那就是男人女人會相愛和潛意識對愛的渴求或者是潛意識中對異性另一半的需求是有關系的。瓊瑤能紅當然也不僅僅是因為她會寫哭天喊地的純愛咯,她筆下與那一對對純愛情侶相對映的就是瓊瑤筆下現實的社會,或者說是那些現實的配角。這些配角無一不顯示的是她作為作家的筆力和觀察力。我看過瓊瑤的小說《窗外》和《煙雨蒙蒙》,我覺得都還可以,這兩部小說從結構、劇情鋪墊、發展、沖突爆發上來講都是很中規中矩的古典言情小說。瓊瑤的小說比影視劇理性點,沒那么歇斯底里,其中主角配角寫得活靈活現的,反映了很多臺灣五六十年代的社會情況與當時臺灣社會的家庭結構?!稛熡昝擅伞放c其說是言情小說,我反倒覺得更像家庭倫理小說,愛情的成份在原著中的比例比電視劇里面何書桓的情話少多了。反而是根據《煙雨蒙蒙》拍的《情深深雨蒙蒙》,和原著的差別非常大,這大概是瓊瑤為了趙薇和大陸市場量身改編的??戳诉@兩部小說之后我更加相信還珠系列是瓊瑤寫著玩的作品,瓊瑤寫多了淚眼汪汪的女主角,就寫了一個古靈精怪的小燕子,而小燕子最后走紅全亞洲是在瓊瑤意料之外的。而瓊瑤后來拍的電視劇都是自己的編劇自己主導的,與金庸小說的影視作品不同,瓊瑤對她的作品的影視改編,話語權相當大,從選角、劇本、制片等她都是有話語權的,所以瓊瑤劇基本上可以滿足瓊瑤自己對于影視劇的要求,而能從六十年代紅到本世紀瓊瑤退休,不可謂不簡單。
再說回還珠三,與還珠一二童話故事的搞笑輕喜劇不同,還珠三非?,F實。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首先是一二中的反派是皇后和容嬤嬤,這兩位是屬于刻板的反派,而第三部中的反派主要是太后,皇上偶爾也會反派一下,但太后并不是那類黑白分明的刻板反派。太后會成為反派是很符合邏輯的,小燕子和五阿哥真的合適么?這是還珠一二遺留的一個沖突點,還珠三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這個沖突,太后有她的考慮,而她的考慮非?,F實,那就是五阿哥是要當太子的人,小燕子大字不識,不符合太子妃的要求,恰巧小燕子沒有兒子,那么即使太后不安排一個知畫,總會有女人覬覦太子妃那個寶座。何況小燕子有個致命傷,那就是小燕子的身世,小燕子是漢人,這也不是致命的,令妃也是漢人,姓魏,后來包裝一下就成魏佳氏了,但小燕子的父親因文字獄而死,這就是很嚴重的問題了,滿漢矛盾到了乾隆年間依舊存在,當太子妃正宮娘娘肯定不行,那太后出面給五阿哥納妾只能說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后來知畫爭氣生了兒子,那么被扶正是更加意料之中的事了。
不過瓊瑤是相信純愛的,她希望給小燕子五阿哥安排一個美滿的結局,畢竟在她寫的作品中,還珠算是個比較美好的系列了,結局總不能是小燕子和五阿哥離婚吧?我的個人看法是,小燕子和五阿哥的婚姻,如果不離開皇宮,那就是一個死胡同。太后知畫會抓住小燕子身世的死穴,使得最后夫妻分開,小燕子在后宮的保護傘是乾隆,而乾隆在還珠系列中給別人的愛都是有條件的,給兒女的愛的條件就是兒女的順從,在這個基礎上,小燕子從乾隆那邊獲得的父愛不會始終如一,反而會隨著年齡增長小燕子越來越不可愛而與日俱減。那么為了制造一個五阿哥離開后宮的契機,爾康在中緬戰爭中壯烈犧牲了一把,既是受傷、又是染上毒癮,最后流落街頭……周杰還算演技不錯,居然能hold住這么浮夸的劇情,要是換一個人來演真不知道會成什么樣……總之最后,五阿哥抓住了去緬甸找人這個契機,離開了皇宮,小燕子也終于擺脫了她始終無法融入的宮廷生活,過上了快樂的平凡生活。
還珠三中的沖突很現實,從大的社會背景來看有正面刻畫滿漢矛盾,也有正面描述乾隆時期的邊疆戰爭如中緬戰爭的,而且沒有刻意貶低漢文化中認為是不開化文明的緬甸,實屬罕見;從細微處則是貴族家庭中不同位置人物對于家庭的不同考量,比如賈母式的太后,慈愛而風流的皇帝,規勸皇帝的皇后,不停生孩子的令妃,反叛的大家閨秀的晴兒??傊?,瓊瑤的筆力還是超越普通編劇的。
1、還珠格格——小燕子
這一部電視劇中,小燕子已經嫁給永琪為妻了,可是依舊什么規矩都不懂,但是關鍵黃奕版本的小燕子沒有趙薇的小燕子的那份靈氣。
2、明珠格格——夏紫薇
其實馬伊琍和林心如的夏紫薇算是各有千秋,林心如的夏紫薇是個標準的大家閨秀,馬伊琍的夏紫薇是個賢妻良母,還挺適合的。
3、蕭劍
其實之前飾演蕭劍的那位演員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我覺得他演的蕭劍莫名的合適,反而曉明哥飾演的蕭劍有點怪。
4、五阿哥——永琪
其實蘇有朋的五阿哥和古巨基的五阿哥沒太大的差別,唯一的差別就是看習慣了。
黃奕的小燕子有點吵又有點可憐。那時候好討厭永琪,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雖然不是他自愿的,可是還是不喜歡,而且他竟然讓知畫壞了他的孩子。雖然知畫也挺可憐。只能說都身不由己吧。馬伊琍的紫薇還是可以的,尤其是和東兒的相處。爾康簡直是演技爆表,哈哈。如今表情包走遍大江南北。那時候好喜歡黃曉明的蕭劍,太帥了!雖然這么多年過去了!希望他們都好!
馬伊琍在發布會上吐槽:有的人看都沒看還罵我。但她沒有表演的感覺,塑造生活中一個知識分子形象,總沒在狀態。古巨基太丑,不過他寫的歌曲都好聽。簫劍狹隘,晴兒笨,很多角色是徹底改變。小燕子的表演好像娛樂節目的主持人,只有慕沙這個人物形象很豐富。還是有看頭的,沒那么糟
主演大換血啊 爾康那段太狗血了 還冒出來個知畫 反正挺亂的 不過馬伊琍演的挺好的
啊哈哈哈哈黃奕演得真爛
拋開一二部,天上人間也比現在很多古裝劇好看吧?
一二部主演沒檔期就換人了,林心如的紫薇給人太圣母,馬伊琍的紫薇不是一味的圣母且漂亮。小燕子就是武功比一二部高了。有人說沒必要拍這一部,估計是導演編劇覺得大理寺這個梗太遺憾了吧。還是非常喜歡第三部的,如果說一二部是童話,第三部就是現實,現實殘酷。劇中的歌曲都很好聽。
這名字起的真好,現在播放估計評分會更高些,哈哈……
瓊瑤阿姨把第三部還珠格格的演員換掉是對的,第二部的簫劍絕對不會逼著晴兒和他私奔,讓前兩部的趙薇看著蘇有朋娶別人和別人生孩子我真的無法想象,前兩部的皇帝也絕對說不出“小燕子連個孩子都保不住這種話”。 還珠格格本質上是個偶像劇,然而卻拍的這么現實,完全不搭,讓人很難受,這又不是甄嬛傳
小的時候不喜歡,現在再看就覺得其實已經拍的很良心了,小燕子紫微雖然換了演員,但是也演的很好,把角色該有的狀態都演出來了,黃奕年輕的時候很有靈氣。分真的給的太低了。至少六分。
第三部不知道怎么看下去的,劇情感覺跟前面接不上。
有了黃格格我才知道其實趙格格還算不錯的 真的 這故事越扯越扯淡了 什么亂78糟糕的 我發誓 我只看過瓊瑤這一個作品 發誓??!太雷人了?。?!了 ?。?!
不是原班人馬就完全沒有吸引力 選角問題非常嚴重??!
小燕子無法生育,五阿哥被迫納妾
黃奕為何要接這個劇,感覺就是她人生的滑鐵盧了,以前那些劇,挺紅一人。這個劇,劇情,演員都不行。
《自君別后》這首歌就能撐起這部劇的三星了。其實獨立來看,這部劇沒有那么糟糕吧,真的是現在雷劇看多了,以前的劇都良心。我覺得馬伊琍還不錯,周杰的爾康也演的挺好。還有蔣勤勤真是太美了。劇里的江南竟然是在我最愛的揚州拍的。最近重播對這劇重新審視了。
可惜了王艷,在第三部更美也更枯萎;可惜了蕭劍,換了演員后也丟失了鈍重灑脫。
武戲有進步,象兵戰是亮點。文戲太虐心,第三者強勢插入。歌大部分不好聽,除了《自君別后》和《重逢時刻》。演員換了好多,新演員表現還行。反毒情節+1。
換了演員都看不下去了,黃奕是真可愛但是怨念太深減了幾分靈氣。
無論是不是還珠粉,此劇都看得十分壓抑。大眾已經先入為主地把還珠系列當做合家歡的風格,第三部難免看的難受。然而這部反而是真正反映了乾隆時代的樣貌,饑荒,貪污,暗殺,文字獄,戰爭,老態龍鐘的皇帝,家國悲歡的宮廷男女,每個人身上都籠罩著一層陰影,其背后早已不是國有乾隆,谷不生蟲的大清盛世,而是一個步履蹣跚,危機四伏的老邁帝國。還珠一行人再歡樂,也難逃歷史的宿命。言及此我們還得感謝瓊瑤阿姨的善良與童心,她為我們喜愛的主角們建造了一個烏托邦——大理,用一種逃避主義的首發避免了主角們的悲慘下場。試想,那些留在紫禁城的人們,皇阿瑪,皇后,容嬤嬤,知畫之人,在帝國的落日余暉散去之后,要面臨怎樣的浩劫呢?
還珠格格里最差的一部,演員大換血,黃奕明明沒那么古靈精怪沒那么活潑可愛,非要特意演成那樣,看著很別扭,馬伊琍的紫薇和林心如一比也差太多,還有古巨基也沒有蘇有朋的五阿哥好看。雖然爾康沒換人,但是這一部真的毀了爾康的形象,最終變成了表情包,唯一能看的就是蕭劍和晴兒愛情故事這一條線。
這時候的瓊瑤奶奶明顯更喜歡小三知畫,把小燕子寫得那么蠢不知所謂,五阿哥何書桓再現……亂七八糟的兒女情長